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战国侠义在线阅读 - 第226章 薛毛二公

第226章 薛毛二公

对鲁仲连,包括平原君多是久闻大名,却不识面,突然出来,都有点儿“认生”。
  毛遂忙向平原君介绍:
  “这位就是鲁仲连‘鲁先生’,刚才进府,因为正忙,还没来得及通知您。”
  平原君忙拱手致意:
  “胜闻先生之名久矣!只是无缘相见,今日能得到先生的帮助,乃赵国之幸也!”
  鲁仲连没时间跟平原君虚套客气,直率地问:
  “您对帝秦是什么态度?”
  平原君叹口气:
  “我一误于收上党,再误于用赵括,致使四十万众损于长平、邯郸被困。
  国家衰弱到如此地步,全是赵胜之错。
  现在的我成了惊弓之鸟、魂飞魄散,什么主意也没了,敬听先生的主张。”
  鲁仲连心中暗想:
  “四海传颂平原君是翩翩浊世之佳公子,却是见利则智昏,逢险便蒙头的‘银样蜡头枪’。
  真是闻名不如见面,比起信陵君可差远了!”
  态度难免不客气:
  “如果您再同意帝秦,那就不仅是误国误民误自身,而且也误天下了!
  请通知辛垣衍,我要见他。”
  辛垣衍很了解鲁仲连,知道他一定会阻挠帝秦之议,对会见他很怵头,就要拒绝:
  “您不该让他知道我在邯郸。
  他是有名的齐国说客,我是到赵国来执行公务,不宜同这种人来往。
  告诉他我走啦。”
  平原君很为难:
  “可我说过您还在等着听我们的决定,一夜间突然走了,他不会相信。
  这个谎没法撒呀,您该不是怕见他吧?
  此人影响较大,如果说服他也同意帝秦,事情就更顺利了。
  不仅赵,其他各国的工作都会好做。”
  “哼!还不定谁说服谁呢!”
  辛垣衍心里先怯了阵。
  他什么都了解清楚,就是不知道鲁仲连也在邯郸,因为郭开他们也不知道。
  不过平原君说的也有道理。
  自己还要到其他各国去,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总会同人辩论。
  若能把鲁仲连这样的高手击败,别人就更不足为惧了。
  临阵脱逃也不是办法,便咬了牙:
  “我岂能怕他?好,我去!”
  鲁仲连并非故意保密,但他们这种人总是在需要自己的时候才出头露面。
  平常不愿招摇过市,借名声哗众取宠。
  到邯郸后见城里的备战气氛浓厚。
  虞卿把各项工作都处理得井然有序。
  不需要自己伸手,也就不去见虞卿、平原君,直接找到薛琦。
  住在简陋的茶馆里,每日品茶饮酒,看似闲逛,其实是在注视形势的进展以定进退:
  战火还没燃起,就看到守军力量的不足,与薛琦、毛远三人便着手组织、训练“民兵”。
  若说薛琦、毛远,也称得上赵国的盖世英杰。
  文武全才、智勇过人、扶困济危、不遗余力。
  但在那“世胄蹑高位,英俊沉下僚”的年代,出身低微的人,难得显达。
  又羞于去做阔人的门客,过那种仰人鼻息、胁肩谄笑的生活,而隐于市井中。
  薛琦开小茶馆卖水卖酒,毛远贫无立锥之地,寄居在赌场给人家看门、打杂。
  毛远与薛琦相交后,又以茶馆为家。
  闲暇无事时,两个人就教街上的孩子们读书学武艺。
  既做消遣,又可以培养人才,可惜,弟子多死在长平。
  毛遂是毛远的堂弟,也靠当佣工生活,终是年轻,熬不了这种清苦,就和两个哥哥理论:
  “常言说,‘学得文武艺,卖给帝王家’,我会的这点儿本领虽比不上二位哥哥。
  但拿出去换个一官半职,换点儿俸禄填饱肚子,总还说得过去,为什么总拦阻我?”
  薛琦叹口气:
  “傻小子,你以为‘当官’那碗饭好吃啊?
  你空有文武艺,可谁来买?
  朝廷里的那些大冠若箕、修剑拄颐之辈,肚子里有多少真材实料?
  还是不识货的多。
  你跑到他们跟前去兜售‘文武艺’,只怕人家还以为你是跑江湖卖假药的,理都不理你。
  往往是朱砂不如红土值钱。
  而且,就算遇上了伯乐,赏识你、给你官做,在官场上就得为勾心斗角疲于奔命。
  有了‘出息’,没了人味儿,岂不可惜?
  何如咱们这样平平淡淡却自由自在地度过一生?”
  毛遂还有些不服气:
  “当官的也不是都没人味儿,比如蔺相如不就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吗?”
  薛琦叹口气:
  “他是在特殊情况下走进官场的平民。
  但当不符合君王的心愿时,他的下场你不是不知道吧?
  还是按照咱们自己的方式去为国为民出力吧。”
  毛遂也叹了口气,没再说什么。
  赵括征兵时,毛遂也应征入伍。
  但因他干枯瘦弱又有文化而被留在后方管理粮草收发,才捡了一条命。
  战后经济萧条,雇工的少了,工作不好找。
  穷人没有产业无以为生,只得托人荐入平原君府当门客混口饭吃。
  终于遇到去楚求援的“特殊情况”脱颖而出,成为上宾。
  生活水平是大大提高了,但所释放出的政治能量,却还是超不出“门客的范围”。
  薛、毛二人虽是市井小民,在社会上的名气也不像鲁仲连那么响亮,但在“圈”内却是老资格。
  鲁仲连对王公权贵们常常傲不为礼,对这二位却得恭恭敬敬地尊一声大哥、二哥,自己甘当“小弟”;
  老百姓们对他们也挺敬重,所以他们自发地组织训练“民兵”。
  大家还都能服从指挥,缓解了兵力不足的问题。
  秦军大举攻赵,虽然声势浩大,气氛紧张。
  但他们还是看出秦王是在虚张声势,并没吹响实战的号角。
  但秦王这样做的目的何在?
  又想玩什么诡计?
  一时还真摸不出头儿来。
  终于,毛遂送来消息:
  辛垣衍来劝赵尊秦为帝。
  毛远哼了一声:
  “他是来替秦王当说客!”
  鲁仲连点点头:
  “对,秦王是想不战而臣伏天下,赵国起了头,其他各国也就都得先后顺从。
  秦王这算盘打得挺精呢!得戳穿他!”
  于是就随毛遂来平原府。
  第二天,辛垣衍再进平原府。
  与鲁仲连就“帝秦”问题展开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大论战——
  《鲁仲连义不帝秦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