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5章 再倡“合纵”
书迷正在阅读:婉儿的那些年、战王之王、落单的你、医路香途、叶暮沉沉楚天阔、指染成婚:霍少,请放手、[希腊神话]男神女装的可能性、医统美男:夫君乖乖入怀、恨你入骨,爱你如初、美强惨男配的妻子(仙侠NP)
灾难过去了,郭开看出赵王很想“轻松”一番,便建议搞一次“慰问宴会”。 名义上是慰问烈属和在战争中做出过巨大贡献的“英模”,实际上来参加的绝大多数是假冒伪劣。 在全国总动员时,他们及其家属以种种理由躲避参战。 而在宴会中,又夸夸其谈地大肆吹嘘。 自己曾经怎样以“曲线救国”的形式,为战争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。 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,但如果人人,甚至一半的人都如此“尽责”,这个国家也就非亡不可了。 宴会上,郭开是司仪,插科打诨,尽其所能地制做笑料; 与来参加宴会的人们一面喝美酒,吃珍馐,一面哈哈大笑地欣赏燕赵美女们的轻歌曼舞。 直乐到第二天的黎明…… 上行下效,这股风蔓延在邯郸的中上层社会,几乎天天都开这类宴会。 而郭开以他的特殊才能,又成为不可缺少的嘉宾。 邯郸又沉浸在火热的狂欢中,全部军政大事都给了虞卿。 虞卿并不怕累,但朝野上下这种精神状态,却使他感到极度不安。 使他不得不把平原君从宴会中“请”回来,用尽全能委婉的语气问他: “君侯,您认为赵国现在已经平安无事,可以永庆升平了吗?” 平原君的酒量不大,沾酒就晕头,可也从没醉得找不着北。 坦率地说,他也不赞同这样花天酒地式的连日“慰问”。 但此公性情随和,对人家的诚心邀请又不好意思拒绝,只得随波逐流。 他参加了一次又一次,被虞卿这么一问,不免有些羞愧: “当然,大败之后,百废待兴,秦国的和约也不可靠……” “岂止是不可靠?” 虞卿强压住怒火: “据可靠消息,秦国又征集了四十万新军正在加紧训练。 粮食、军械也堆积如山,很有可能再次发动对赵战争。 人家积极备战,咱们却醉生梦死。 一旦敌军压境,请问,您还是打算以家殉来塞责吗?” 顿时,平原君喝进去的酒,都变成冷汗加倍地淌出来: “虞先生,赵胜知错了,请您尽管责骂,然后再议国事。” 平原君的“可爱”之处,也正表现在这里。 虞卿叹了口气,他千里迢迢重返邯郸,不是为了来责骂谁的,而且对这些人责骂一顿又何济于事? “咱们还是进宫奏请大王尽快召开防卫会议吧!” 鉴于当前形势,为了能应付将会更为酷烈的大战,虞卿在防卫会议上提出两点建议: 首先,组织力量加强邯郸、代郡等重点地区的防卫。 由于正规军太少,实行全民皆兵; 邯郸的军事指挥他推荐廉颇,代郡则为李牧。 为了集中力量保卫邯郸,李牧只能独自到代郡去组建新的部队,粮草给养就地自筹。 而且要求在短期内就把新部队训练出一定的战斗水平。 一旦邯郸失守,就可以将国都转移到代郡。 赵王和平原君互望了一眼,疑虑地问: “当初让廉老将军受了委屈,现在人家能出来吗?” “老将军忠心义胆,国难当头之际,绝不会计较个人恩怨。 当然,得派人去请。” “代郡与邯郸互为犄角,非常重要,却不给兵马军械,李牧能顶得住吗?” “没问题”乐乘代答道: “李牧是代郡人,对当地情况熟悉,又有威信,一定能得到百姓的支持; 代地之民经常与入伍的林胡作战,锻炼得勇猛强悍。 老少妇孺都能打仗、兵民合一。 不必另拨给养,虞先生的这个方案非常正确。” 虞卿补充道: “李牧的主要任务是牵制秦军以减轻邯郸受到的压力。 除非因邯郸失守而迁都,一般情况下他要以骑兵游击战为主。 快速进攻、快速撤离。 不和敌军长时间的纠缠,也不必在乎城邑的存失,用当地民兵最有利。” “第二点,要尽快地积极争取外援。 秦对赵志在必得,再次来攻的势头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。 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,不可能长期坚守,所以必须再倡‘合纵’之说。” 平原君叹口气: “谈何容易!韩、燕国力太弱,便有援救之心,也是杯水车薪,无济于事; 齐、魏一向媚秦; 楚也被打得成了惊弓之鸟。 在目前的形势下,就更没有人愿意为援救残破之赵而激怒强秦了。” 虞卿摇头: “虽然如此,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,事在人为,努力争取嘛。 首先,我们可许以优厚的报酬,不要吝惜。 这与赂秦不同: 给秦国如入虎口徒以资敌,反倒增强他打击我们的力量; 赂各国则能解灭亡之危,度过难关后还有收回的可能。 其次,这一战,不同于以往秦赵之争,而是关系到赵国的生死存亡。 各国虽然惧怕秦国,却也懂得赵亡后他们也次第不保。 在自己也面临严重威胁时,他们不应无动于衷。 再说,您与信陵君是郎舅之亲,同春申君的关系也很好,您亲自去求他们总不会见死不救吧? 尤其是信陵君的能量很大,有他出面,就更有希望。 可惜因为魏齐之事我已誓不与他再见,楚魏两国由您负责,其余三国我去。 事不宜迟,未雨绸缪,等战火燃起再去抱佛脚就晚了。” 迫于秦国的实力和其扩张成性,各国畏惧是必然的,但畏惧可以引出两种结果: 或者日益屈伏,最终被灭亡; 或联合抗争,保持七国力量的均衡,以免因一国被吞并而使各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效应,面临同等命运。 在一定条件下,给以正确的引导,就能使趋势从“屈伏”向“斗争”发展。 实际上,虽然秦国又膨胀了许多,但六国力量之合仍然大大超过他。 所以“合纵”政策才能时危时盛地延续了近百年。 遗憾的是,各国都是在危难之时才想起要抱这个“佛脚”,所以终究难以凝集成一个巨大力量。 虞卿此时已成为领导赵国抗秦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,出于工作需要,平原君再次主动把相国这付重担交给了虞卿。